兩岸國學大講堂丨臺灣那個網紅教授,苑舉正來了
2021-09-16 13:57:20 來源:兩岸國學中心 作者:何 偉近期,到大陸打新冠疫苗,已成為很多臺灣民眾的選擇。前段時間有一則名為《打完疫苗只有一個“副作用”》的短視頻火了,視頻里一個男人笑稱“疫苗打了以后只有一個‘副作用’,這個‘副作用’是什么呢?太愛顯擺了,太高興了,逢人就說中國疫苗好的不得了,沒有任何的身體上的不舒服之外,感覺上特別驕傲?!?/span>
這個“男主”是誰呢?正是我們親切的苑舉正教授。
苑舉正,祖籍山東,1960年出生于臺北,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語區(qū))哲學博士,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兩岸國學中心主任(臺方),著有《哲學六講 》等。
B站最受歡迎的哲學UP主
很多網友對苑教授最新鮮的標簽應該就是B站(Bilibili)的UP主(博主)了。苑教授一入駐B站,便吸引了數(shù)十萬粉絲關注。大家對一位精通哲學的專家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跟年輕人談笑風生感到十分新奇。于是苑教授經常通過發(fā)布視頻、直播與網友對話、面對面了解當代中國年輕人的想法,與他們打成一片,成為B站年輕人心目中的“精神導師”。
熱愛追逐歷史蹤跡
苑舉正的父母于1949年從山東來到臺北,在這里度過了余生,但他們一直心系著大陸?!拔覀兗页缘氖巧綎|飯,說的是山東話,我父母經常給我和弟弟講家鄉(xiāng)是什么樣的,大陸是什么樣的?!?/p>
距離臺灣東吳大學不遠處,有一座幽靜的院落,進門的坡道旁有一塊圓形的石頭,鐫刻著“錢穆故居”四個大字,這就是著名的“素書樓”。在這里,苑舉正的思想追逐著錢穆的生平,從北京大學來到西南聯(lián)大,從香港來到臺北,橫跨了近一個世紀。
對中華文化深感興趣的苑舉正在臺北尋找著一個又一個名人故居,林語堂、胡適……“這些保留下來的墓冢和故居也告訴所有人,我們的歷史有事實為證,這對我們中國人而言很有意義?!痹放e正說。
醉心研究中華文化
苑舉正對中華文化的癡迷,也得益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文化復興運動。“我出生于1960年,成長過程中正好經歷了這一運動?!痹放e正說,“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語言,這一時期,臺灣人開始學習國語(普通話),也正因為此,使得臺灣人可以從廈門到烏魯木齊一路暢通無阻,沒有語言障礙?!?/p>
苑舉正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中國歷史、地理等知識,他知道福建以北是浙江,福建以南是廣東;他知道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了解漢唐文化……“文化復興運動,最重要的是把大陸過去幾千年的文化在臺灣這個小島上耕種繁衍了下去,我們這一代人受到了很完整的中華文化教育,我們對大陸,對自己的祖國非常了解?!?/p>
讓苑舉正遺憾的是,90年代初,在臺灣本土化運動的沖擊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漸漸被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忘卻,近乎消失。
中華文化助力戰(zhàn)疫
面對席卷全球的疫情,中美兩國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成效,通過文化的對比,明眼人都能看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苑舉正教授十分欣慰,中國人在生活當中處處體現(xiàn)著儒家提倡的秩序,每個人各司其職?!拔覀冋麄€社會的思想來源于我們文化的精髓。我們外表不盡相同,但我們都叫漢人,漢人是個文化的概念,我們用著同一套歷法,有著同一套文化系統(tǒng),而海峽兩岸都是中華文化深入內化的地方,文化完全介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苑舉正說。
“中國人從來不覺得戴口罩有什么問題,中國人都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不想生病的同時也不希望別人生病,我們戴口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八晕覀儚膩頉]因這事發(fā)生過像歐美地區(qū)游行示威的問題,我們能井然有序地快速控制住疫情的傳播。我們如此支持國家政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在引導。”
熱忱的中國心
誠摯的中華魂
苑舉正教授的人生充滿奮斗與激情
他將用人生經歷講述世界故事
以中華文化解讀中國“抗疫”力量
小編早已迫不及待了
機會只有一次
速速報名參加吧
第三十八期兩岸國學大講堂活動信息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基地、平潭綜合實驗區(qū)融媒體中心
承辦單位:平潭兩岸國學中心
協(xié)辦單位:平潭綜合實驗區(qū)掃黃打非領導小組辦公室
嘉賓介紹
苑舉正,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主任(臺方)。著有《求真:臺大最受歡迎的哲學公開課》《哲學六講》《索羅斯的投資哲學》等。
演講主題
仁者無畏:疫情下的中國之治
時間地點
時間:2021年9月17日19:30-21:30
地點:平潭臺灣創(chuàng)業(yè)園34號樓兩岸國學中心主會館
注意事項
(掃碼報名 限30名)
本次活動報名觀眾限定30名,因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已將現(xiàn)場消毒,請您戴好口罩入場,隔開就坐。
最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