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何龍:平潭,風中的記憶
2024-10-19 09:13:15 來源:平潭網(wǎng) 作者:何龍/文??資料圖平潭,風中的記憶
作者:何龍
風是自然界的游牧民族。它永遠在行走,永遠在路上。它是“三無人員”:無祖籍,無戶口,無故鄉(xiāng),你永遠無法考證它的起點和終點。
風沒有祖籍和故鄉(xiāng),而我卻有。我的祖籍是福建,我的故鄉(xiāng)是平潭。平潭是中國的第五大島,它就處在風口上。
小時候不知道風的來歷和履歷,只知道風好像是從海平面上滾過來的。發(fā)聲作響是風刷存在感的最常見方式。它有時喃喃細語,有時厲聲咆哮。喃喃細語時,她是情人;厲聲咆哮時,他是惡漢。
在炎熱的夏天,風是自然空調(diào)的雪種。現(xiàn)代人為了驅逐炎熱,沒有風也要制造風,電風扇應運而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我第一次離開海島之前,平潭還沒有電風扇,更不用說空調(diào)了。那時的夏天,當天氣炎熱時,一旦沒了風,我們就會被熱浪所包裹,晚上就要到露臺上睡覺了。可以想象,那時在露臺上睡覺的夫妻,經(jīng)常會成為“露水夫妻”。
不過當時很少聽說離婚的事,偶爾有“露水夫妻”的“風”言“風”語,也很少見到離婚的。
那時沒有水龍頭沖涼,洗澡是一大難題。記得我在家里的一角用水泥圍個小池子,在池里兜頭澆灌井水。這個時候,我希望有呼風喚雨的本領。
與風相關的許多詞組,都帶著美好和浪漫,如風度、風范、風情、風月、風花雪月……連歌曲都有《風中的承諾》。
把風擺在“風花雪月”之首,那是因為沒有見識過平潭的風——勁風一旦吹來,那會花枝亂顫、“雪”片狂舞。
在我的早年記憶里,風的“風評”并不那么好,除了在夏天有降溫作用外,好像沒有更多美好和浪漫的聯(lián)想。
尤其在冬天,無孔不入的凜冽寒風,會令缺衣少穿的人瑟瑟發(fā)抖。晚上睡覺時,當風掠過屋頂瓦片時,會發(fā)出尖銳的呼嘯聲,凌厲中帶著凄厲。
臺風是風的家族中最強悍最勁爆的一員。臺風的慣用伎倆是偷襲,它經(jīng)常卷起沙石肆虐沒有太多防護的海島。據(jù)記載,在清代乾隆時期,平潭蘆洋鄉(xiāng)曾有過“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悲慘歷史。
對平潭的漁民來說,臺風更是生命的刺客。在沒有電視、看不到報紙、只有有線廣播的年代,天氣預報未必能傳達到一般的人家。那些在海上捕魚的漁船本來就不大,抗風能力本來就不強,遇到臺風,生死的命運就只能交給風和海擺布了。
“風險”的詞匯,再恰當不過地說明了風之潛在危險。
平潭島上有句俗語:“風小砧板聲,風大啼哭聲?!闭f的是風小的時候,漁民捕魚凱旋,家里就會響起切魚的砧板聲;而風大的時候,就可能有漁民罹難,漁村就會響起哭泣聲??梢姰敃r臺風造成的海難機率很高。
在平潭兩座大橋建成之前,平潭出入海島都要靠輪船擺渡。風大到某個級別,為了安全,渡輪是要停擺的。
記得有一年回平潭探親,假期到了加上報社有重要采編事務需要趕回廣州,正好遇到臺風卻不能出島。我被困平潭的三天時間里,只能每天聽著臺風在屋頂呼呼作響的跑步聲,在風有力而人無力的焦慮之下,如果要給風做個“風評”,那肯定會是極點差評的。
海邊和海島為什么風多且風大?小時候的我既無心也無力探究這個秘密。直到離開海島多年,我才找到相關資料。
由于海水對熱量的吸收和儲存能力比陸地更強、海水表面溫度高而產(chǎn)生高溫高壓的氣流,造成了海邊有更多更大的風。如果風被限制在狹窄的空間(如海峽),則會產(chǎn)生狹管效應,從而使海島受到狹管“吹風筒”的勁吹。
不像山脈、河流、湖泊等地形會阻擋或改變風的方向,城市、森林等地表狀況也會影響空氣的流動,開闊的海邊摩擦阻力較小,風就可以無障礙地長驅直入橫行霸道。
知道海風大的原理之后,才理解當年平潭為什么會種植那么多的木麻黃:這一貧苦出身、既耐干旱耐貧瘠還耐鹽堿的樹種原來是用來阻滯風的腳步的。
其實處于風口浪尖的平潭人也有木麻黃的品性:耐貧耐苦。無論是做海運還是打隧道,都是臟活累活加險活,而在這兩個行業(yè)中,都充滿了平潭人的身影。
風是地球上重要的氣象要素之一,對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既有負面影響,也有正面作用。其正面作用是:在自然界,風是植物授粉、種子傳播的媒介;在帆船年代,風是航行的動力;在科學時代,風力發(fā)電又給人類帶來清潔能源……
平潭如今已經(jīng)成為國際旅游島,風的角色和作用也發(fā)生了變化——風景風景,有風才有景!
因為有風,才有波濤洶涌和浪濤拍岸;因為有風,才有白天清涼和夜晚浪漫;因為有風,才能成就風帆競賽和海上沖浪;因為有風,才能驅使云彩聚散和天空變幻……
環(huán)境塑造人。平潭漁民經(jīng)常在海上航行,要學會見風使舵。于是在工作和交際中,平潭人很會觀察風向決定走向。這種秉性的好處是靈活,壞處是勢利。
離開平潭已經(jīng)40多年,平潭老家的房子已被嚴重風化而無法住人,我再也無法聆聽瓦片上傳來的風的呢喃或呼嘯。在作別的年代,我們都想象不到離別會來得這般洶涌,以至于每次到海島到海邊,不管海風是什么口音何種方言,都會把記憶吹到童年和少年的家鄉(xiāng)。
相信這種風中的記憶,永遠不會被風干,更不會被風化……
(本文有刪節(jié))
?
作者筆下提到的
“海島衛(wèi)士”木麻黃
在平潭長江澳
風車森林公路
馬腿村等地
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快跟著小編
一起去看看吧
↓↓↓
長江澳
長江澳沙灘
是平潭三大海濱沙灘之一
沙質細白,海水清澈湛藍
島嶼巖礁傲立海中
背后成片的防護林帶郁郁蔥蔥
是天然的海濱浴場
要說最吸引人的
那一定是
在這里觀一場日落盛宴
風車在夕陽的余暉中悠悠轉動
如同置身童話世界
風車森林公路
“風車下的浪漫
公路上的你和我”
這條風車森林公路
是來平潭必去的打卡點之一
彎彎曲曲的
風車森林公路里
還藏著寶藏風景
潔白風車隨風而動
在公路上打下跳躍的影子
郁郁蔥蔥的木麻黃緊密環(huán)抱
守護著這個靜謐的森林仙境
在這里
如同置身于
浪漫電影場景中
馬腿村
這里毗鄰
幸福洋吹沙地
山川蒼碧、水汽氤氳
擁有三百多年歷史
一面是大海
一面是浩瀚林海
藍色與綠色的強烈色彩碰撞
使馬腿村擁有獨特的視覺景色
登上村中觀景臺
壯闊景色盡收眼底
從西側望去
海上可見筆直矗立的石牌洋
不遠處
修長的堤壩
圍出萬畝的木麻黃林
蒼勁的叢林組成一片片
“綠色海洋”
傍晚時分
遠處海面上的
群山和風車田
被夕陽勾勒出一道道倩影
十分唯美
作者簡介:何龍,作家,高級編輯,廣東省批評家協(xié)會理事;曾任羊城晚報編委、首席評論員、文藝部主任、娛樂新聞部主任等職務;曾任廣東省作協(xié)理事、雜文委員會主任、廣州市批評家協(xié)會副主席;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和嶺南學院做過訪問學者,曾任廣東技術師范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課程教授,暨南大學實踐導師,華南師范大學、韶關學院等客座教授;出版有文藝論著《追蹤文藝新潮》,雜文隨筆《城里人》《當代愚公挖什么》,報告文學《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與人合作)等;在廣東、福建、武漢、廣西等數(shù)十家高校和中學以及黨政機關、公司企業(yè)開展媒介素養(yǎng)、新聞寫作、新聞倫理、公關危機、文明禮儀、創(chuàng)意寫作等講座。
最熱評論